漢朝分爲西漢和東漢,前後歷經29個皇帝,享國405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成爲後世兩千多年曆史文化的主流。從如今的民族用“漢族”來命名,也可以看出漢族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力,這個將華夏地域擴張到極致的朝代,究竟有多強?
一、軍事上無人能及
大漢王朝早期,“白登之圍事件”採用了權宜之計,與匈奴和親,這是整個國家休養生息的機會。劉邦死後,繼位的劉盈並沒有機會大展拳腳,當時是呂后當政,釀成“諸呂之亂”。漢文帝繼位後,迅速結束了諸呂之亂,恢復了戰爭引發的破壞,減輕了人民的負擔。後來,漢景帝繼續造福百姓,開創了歷史上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國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
漢武帝登基後,先後出現了衛青、霍去病、李廣等人物,擊退匈奴,修建長城,版圖之大,讓當時的中國成爲世界上當之無愧的大國,是漢朝鼎盛最重要的時期。即使到了東漢末年,出現三國割據的混亂局面,國家的實力也從未下降。面對黃巾軍起義和割據勢力的崛起,曹操與袁紹放下“私事”一直抗敵,彰顯大漢國威。
二、文化上博大精深
1、無爲而治:“無爲而治”原本是道家的治國理念,基本的意思是約束和遵守萬事萬物的規律,延伸到治國來說,就是約束臣民遵守法律制度的治國理念,實現自我價值,走向勝利。無爲而治基本上奠定了漢朝的立國根本。
2、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董仲舒提出的廢除其他思想,只尊重和保留儒家學說的治國思想,在漢武帝時期開始執行,在儒家思想的基礎上,結合了法家和道家的精髓理念,可謂是與時俱進的新理念。因此也受到了封建統治者的推崇,成爲兩千多年文化的主流和正統,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3、龍鳳文化:龍鳳文化是華夏文明最獨特的文化之一,是炎黃子孫所尊崇的圖騰,成爲了中國文化的一種精神象徵。漢朝文化在各個地域發展出了不同的屬性,有荊楚文化、齊魯文化、中原文化、關中文化和北方文化。時至今日,中國人眼中的龍鳳依舊代表了美好與積極向上,就像那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寄託了中國人對子女最好的期許。
漢朝文化不僅對後世的家國理念和倫理道德有重要影響,也凝聚了中華民族團結一致、奮鬥不止的精神,對中國和世界都產生了積極影響。
三、經濟上登峯造極
漢朝經濟最核心的體現是人口大量增長、工業和農業迅速發展。隨着中央集權的發展,貨幣的鑄造和流通也在大幅度上升,加上絲綢之路的助力,出現了一片欣欣向榮的繁華景象。
工業、農業、手工業都在大力發展,鐵器開始進入農業領域,漢朝的鍊鐵技術在當時走在世界前列,大大提升了農耕效率,農業進步爲人口爆發打下了堅實基礎。漢朝的人口巔峯時期接近6000萬,龐大的人口爲日後整個一統文明的發展鋪平道路。
漢朝最早出現了城市化的發展。兩漢時期還出臺了相應的城市管理制度,例如針對貿易時間做了統一規定,城內老百姓住的宅子必須要種樹等。長安城內還設置了專門的商業區和相關的市場交易機構,是最早的市場經濟雛形。從絲綢之路開始,中國就一直站在了世界經濟中心制高點的位置上,直到一千多年以後元朝的出現,改寫了歷史。
四、科技上顯著卓越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就是在西漢時期發明的,原有的造紙術只是麻和棉絮之類的製造,到了東漢蔡倫在原有造紙術的基礎上改進了技術,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紙,降低了紙的價格,還提高了質量。
另外,還有一項偉大的發明,是東漢時期張衡發明地動儀,這不僅是張衡對漢朝科技的貢獻,也是對全世界在科技上的巨大突破,張衡發明地動儀的時間比歐洲發明地震儀要早了近一千七百年。
還有一個科學技術的成就體現在醫學上,麻沸散是最早出現具有麻醉功能的藥品,是東漢末年的神醫華佗發明的,對後世醫學研究有很大的影響力。
在當時的亞歐大陸上,分佈着四大最強帝國,其中一個就是東漢,另外三個是貴安、安息和羅馬。正是因爲漢朝的威名,外族才稱呼中國人爲“漢人”,“漢”也成了華夏民族永遠的名字。
漢朝分爲西漢和東漢,前後歷經29個皇帝,享國405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成爲後世兩千多年曆史文化的主流。從如今的民族用“漢族”來命名,也可以看出漢族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力,這個將華夏地域擴張到極致的朝代,究竟有多強?
一、軍事上無人能及
大漢王朝早期,“白登之圍事件”採用了權宜之計,與匈奴和親,這是整個國家休養生息的機會。劉邦死後,繼位的劉盈並沒有機會大展拳腳,當時是呂后當政,釀成“諸呂之亂”。漢文帝繼位後,迅速結束了諸呂之亂,恢復了戰爭引發的破壞,減輕了人民的負擔。後來,漢景帝繼續造福百姓,開創了歷史上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國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
漢武帝登基後,先後出現了衛青、霍去病、李廣等人物,擊退匈奴,修建長城,版圖之大,讓當時的中國成爲世界上當之無愧的大國,是漢朝鼎盛最重要的時期。即使到了東漢末年,出現三國割據的混亂局面,國家的實力也從未下降。面對黃巾軍起義和割據勢力的崛起,曹操與袁紹放下“私事”一直抗敵,彰顯大漢國威。
二、文化上博大精深
1、無爲而治:“無爲而治”原本是道家的治國理念,基本的意思是約束和遵守萬事萬物的規律,延伸到治國來說,就是約束臣民遵守法律制度的治國理念,實現自我價值,走向勝利。無爲而治基本上奠定了漢朝的立國根本。
2、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董仲舒提出的廢除其他思想,只尊重和保留儒家學說的治國思想,在漢武帝時期開始執行,在儒家思想的基礎上,結合了法家和道家的精髓理念,可謂是與時俱進的新理念。因此也受到了封建統治者的推崇,成爲兩千多年文化的主流和正統,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3、龍鳳文化:龍鳳文化是華夏文明最獨特的文化之一,是炎黃子孫所尊崇的圖騰,成爲了中國文化的一種精神象徵。漢朝文化在各個地域發展出了不同的屬性,有荊楚文化、齊魯文化、中原文化、關中文化和北方文化。時至今日,中國人眼中的龍鳳依舊代表了美好與積極向上,就像那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寄託了中國人對子女最好的期許。
漢朝文化不僅對後世的家國理念和倫理道德有重要影響,也凝聚了中華民族團結一致、奮鬥不止的精神,對中國和世界都產生了積極影響。
三、經濟上登峯造極
漢朝經濟最核心的體現是人口大量增長、工業和農業迅速發展。隨着中央集權的發展,貨幣的鑄造和流通也在大幅度上升,加上絲綢之路的助力,出現了一片欣欣向榮的繁華景象。
工業、農業、手工業都在大力發展,鐵器開始進入農業領域,漢朝的鍊鐵技術在當時走在世界前列,大大提升了農耕效率,農業進步爲人口爆發打下了堅實基礎。漢朝的人口巔峯時期接近6000萬,龐大的人口爲日後整個一統文明的發展鋪平道路。
漢朝最早出現了城市化的發展。兩漢時期還出臺了相應的城市管理制度,例如針對貿易時間做了統一規定,城內老百姓住的宅子必須要種樹等。長安城內還設置了專門的商業區和相關的市場交易機構,是最早的市場經濟雛形。從絲綢之路開始,中國就一直站在了世界經濟中心制高點的位置上,直到一千多年以後元朝的出現,改寫了歷史。
四、科技上顯著卓越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就是在西漢時期發明的,原有的造紙術只是麻和棉絮之類的製造,到了東漢蔡倫在原有造紙術的基礎上改進了技術,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紙,降低了紙的價格,還提高了質量。
另外,還有一項偉大的發明,是東漢時期張衡發明地動儀,這不僅是張衡對漢朝科技的貢獻,也是對全世界在科技上的巨大突破,張衡發明地動儀的時間比歐洲發明地震儀要早了近一千七百年。
還有一個科學技術的成就體現在醫學上,麻沸散是最早出現具有麻醉功能的藥品,是東漢末年的神醫華佗發明的,對後世醫學研究有很大的影響力。
在當時的亞歐大陸上,分佈着四大最強帝國,其中一個就是東漢,另外三個是貴安、安息和羅馬。正是因爲漢朝的威名,外族才稱呼中國人爲“漢人”,“漢”也成了華夏民族永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