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漢朝不止一個,你知道多少?
2023-03-22

漢朝作爲我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朝代之一,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方面都獲得了璀璨發展。但我們說起“漢”,第一印象是東漢和西漢,其實歷史上還有這麼多“漢朝”,你知道嗎?


一、玄漢(公元23年-25年)

玄漢是中國歷史上繼新朝之後出現的政權,爲西漢宗室劉玄所建立,開創了中國中央集權制度歷史上前朝宗室通過武裝成功奪回政權的先河。新朝末年,綠林赤眉起義,天下大亂,漢室宗親的劉玄、劉盆子趁勢崛起。綠林軍擁立劉玄爲帝,恢復漢朝國號,建元更始。劉玄即皇帝位,南面而立,接受羣臣朝拜。大赦天下,建年號爲更始,史稱更始帝。

更始元年六月,更始帝入都宛城,盡封宗室及諸將爲列侯的達一百多人。更始三年九月赤眉軍攻入長安,劉玄投降,被封長沙王,隨後被殺,更始政權覆滅。


二、赤眉漢(公元25年-27年)

更始三年六月,赤眉軍首領樊崇與其他將領決議“擁立漢朝宗室爲帝,以號令天下”。經過“抓鬮”推選,劉盆子被立爲帝,國號定爲“漢”,年號“建世”。幾個月後,赤眉軍攻入長安,劉玄投降,不久後被絞殺。

擊敗玄漢後,赤眉漢還沒有一統天下。與此同時,東漢開國之君劉秀是赤眉軍強勁的對手。建武元年十月,光武帝和長安的赤眉軍對峙。後來,赤眉軍節節敗退,退出長安。建世三年正月,赤眉軍被圍請降。儘管赤眉軍有樊崇等將領再次起義,但劉秀卻始終善待劉盆子,並下令用滎陽的官田賦稅來供給劉盆子生活開支,最後劉盆子也算是善終了。


三、漢趙(亦稱“前趙”,公元304年-329年)

304年11月,劉淵以復漢爲名,在左國城即漢王位,改元元熙,國號漢。308年10月,劉淵正式稱帝,改元永鳳。318年7月,太子劉粲繼立,八月靳準發動平陽政變殺劉粲。

十月劉曜帶軍行至赤壁後登基稱帝,改元光初,次年改國號爲趙。與此同時,石勒起兵反叛自稱趙王,漢趙喪失東土,趙帝劉曜獨存西境。史家將關中的劉氏趙連同劉淵所建的漢統稱爲前趙,而將隨後的石姓趙稱爲後趙。329年初,前、後趙大戰於洛陽城西,劉曜被後趙擒殺,漢趙主力被消滅。329年,後趙軍乘勝西進,前趙太子劉熙棄長安而奔於上邽。九月,後趙石虎攻克上邽,殺死劉熙及文武百官,漢趙政權滅亡。


四、成漢(公元304年-349年)

西晉末年,天災人禍橫行,益州蜀郡的巴氐族領袖李特率領難民起兵反晉。297年,李特率領關中流民團南下漢中。303年,李特率軍攻打成都,益州刺史羅尚拒守,李特戰死。其弟李流繼續帶領流民作戰,次年病死。由李特之子李雄接任首領,同年李雄攻下成都,十月自封爲成都王,306年稱帝,國號成,史稱成漢。

334年,李雄病死,遺命其兄之子李班繼位,數月後李雄之子李期殺李班自立。338年,李驤之子李壽又殺了李期自立爲帝。李壽死後,其子李勢繼位,大肆殺伐,國勢更加衰弱。347年,東晉將領桓溫率兵攻打成漢,成漢皇帝李勢投降,成漢的殘餘勢力在349年被晉朝消滅。


五、南漢(公元917年-971年)

唐朝末年,劉謙任封州刺史,擁兵過萬,戰艦百餘。劉謙死後,劉隱繼承父職,逐步統一嶺南,一躍成爲嶺南強藩。劉隱死後,劉䶮憑藉父兄在嶺南的基業,於後梁貞明三年在番禺稱帝,改廣州爲興王府,國號大越。次年十一月,改國號漢,史稱南漢,後又更名劉䶮,史稱南漢高祖。南漢立國後,參照唐制立國,建三省六部等中央機構,開科取士。以文人和宗室諸王出任節度使,削弱方鎮權力、逐步摧毀方鎮制度。對外結好鄰國,鼓勵通商貿易,國勢日趨富強。

南漢政權爲了科斂重賦並鎮壓人民的反抗,南漢統治者濫用酷刑,民衆不堪其苦。南漢統治者還親近宦官,使得宦官勢力逐漸成長,參預朝政。971年爲北宋趙匡胤所滅。


六、後漢(公元947年-950年)

後漢,五代十國時期由沙陀族建立的中原王朝,都城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後唐覆滅後,石敬瑭建立後晉,任命劉知遠爲河東節度使。公元947年,契丹滅後晉後佔據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燒殺搶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劉知遠抓住時機,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史稱後漢,後攻克並定都於汴州。 

公元948年,劉知遠第二子劉承佑嗣位,即漢隱帝。950年李守貞等藩鎮發生叛亂,漢隱帝命郭威平之,但漢隱帝猜忌郭威,欲殺之,郭威不得已而反叛,漢隱帝爲潰軍所殺,後漢就此滅亡。


七、北漢(公元951年-979年)

北漢爲劉崇所建,都晉陽,稱太原府,盛時疆域12州。後漢隱帝年少,大臣專權,劉崇見後漢政權不鞏固,便在軍事和財政上做了準備。劉崇即據河東12州稱帝,改名旻,仍用後漢乾祐年號,國號漢,史稱北漢。

北漢地瘠民貧,國力微弱。劉崇結遼爲援,奉遼帝爲叔皇帝。劉崇子劉鈞繼立,奉遼帝爲父皇帝。此後,後周、北宋頻頻向北漢進攻。北漢勢蹙,屢靠遼兵增援才得以倖存。北漢建立後,戰事頻繁,兵役繁重,又濫徵賦稅以輸貢遼,人民被迫逃亡以避戰亂和苛斂。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率軍親征北漢。宋軍先擊潰遼援軍,而後猛攻太原,北漢主劉繼元被迫出降,北漢亡。


八、陳漢(1360年-1364年)

陳漢是元朝後期由陳友諒建立的割據政權。元朝末年,農民起義軍天完紅巾軍統軍元帥陳友諒,挾徐壽輝,移都江州,自立爲漢王;次年,在採石弒徐壽輝,自立爲大漢皇帝,年號大義,以鄒普勝爲太師,張必先爲丞相。陳漢與明夏、韓宋,分據南方,與北方的元朝分庭抗禮。

陳漢堅持抗元、又與朱元璋作戰。大義四年,與朱元璋的鄱陽湖之戰,陳友諒中流矢而死。陳友諒死後,張定邊等人在武昌立陳友諒次子陳理稱帝,改元德壽。次年,朱元璋兵臨武昌城,陳理降,陳漢滅亡。

歷史上的漢朝不止一個,你知道多少?

漢朝作爲我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朝代之一,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方面都獲得了璀璨發展。但我們說起“漢”,第一印象是東漢和西漢,其實歷史上還有這麼多“漢朝”,你知道嗎?


一、玄漢(公元23年-25年)

玄漢是中國歷史上繼新朝之後出現的政權,爲西漢宗室劉玄所建立,開創了中國中央集權制度歷史上前朝宗室通過武裝成功奪回政權的先河。新朝末年,綠林赤眉起義,天下大亂,漢室宗親的劉玄、劉盆子趁勢崛起。綠林軍擁立劉玄爲帝,恢復漢朝國號,建元更始。劉玄即皇帝位,南面而立,接受羣臣朝拜。大赦天下,建年號爲更始,史稱更始帝。

更始元年六月,更始帝入都宛城,盡封宗室及諸將爲列侯的達一百多人。更始三年九月赤眉軍攻入長安,劉玄投降,被封長沙王,隨後被殺,更始政權覆滅。


二、赤眉漢(公元25年-27年)

更始三年六月,赤眉軍首領樊崇與其他將領決議“擁立漢朝宗室爲帝,以號令天下”。經過“抓鬮”推選,劉盆子被立爲帝,國號定爲“漢”,年號“建世”。幾個月後,赤眉軍攻入長安,劉玄投降,不久後被絞殺。

擊敗玄漢後,赤眉漢還沒有一統天下。與此同時,東漢開國之君劉秀是赤眉軍強勁的對手。建武元年十月,光武帝和長安的赤眉軍對峙。後來,赤眉軍節節敗退,退出長安。建世三年正月,赤眉軍被圍請降。儘管赤眉軍有樊崇等將領再次起義,但劉秀卻始終善待劉盆子,並下令用滎陽的官田賦稅來供給劉盆子生活開支,最後劉盆子也算是善終了。


三、漢趙(亦稱“前趙”,公元304年-329年)

304年11月,劉淵以復漢爲名,在左國城即漢王位,改元元熙,國號漢。308年10月,劉淵正式稱帝,改元永鳳。318年7月,太子劉粲繼立,八月靳準發動平陽政變殺劉粲。

十月劉曜帶軍行至赤壁後登基稱帝,改元光初,次年改國號爲趙。與此同時,石勒起兵反叛自稱趙王,漢趙喪失東土,趙帝劉曜獨存西境。史家將關中的劉氏趙連同劉淵所建的漢統稱爲前趙,而將隨後的石姓趙稱爲後趙。329年初,前、後趙大戰於洛陽城西,劉曜被後趙擒殺,漢趙主力被消滅。329年,後趙軍乘勝西進,前趙太子劉熙棄長安而奔於上邽。九月,後趙石虎攻克上邽,殺死劉熙及文武百官,漢趙政權滅亡。


四、成漢(公元304年-349年)

西晉末年,天災人禍橫行,益州蜀郡的巴氐族領袖李特率領難民起兵反晉。297年,李特率領關中流民團南下漢中。303年,李特率軍攻打成都,益州刺史羅尚拒守,李特戰死。其弟李流繼續帶領流民作戰,次年病死。由李特之子李雄接任首領,同年李雄攻下成都,十月自封爲成都王,306年稱帝,國號成,史稱成漢。

334年,李雄病死,遺命其兄之子李班繼位,數月後李雄之子李期殺李班自立。338年,李驤之子李壽又殺了李期自立爲帝。李壽死後,其子李勢繼位,大肆殺伐,國勢更加衰弱。347年,東晉將領桓溫率兵攻打成漢,成漢皇帝李勢投降,成漢的殘餘勢力在349年被晉朝消滅。


五、南漢(公元917年-971年)

唐朝末年,劉謙任封州刺史,擁兵過萬,戰艦百餘。劉謙死後,劉隱繼承父職,逐步統一嶺南,一躍成爲嶺南強藩。劉隱死後,劉䶮憑藉父兄在嶺南的基業,於後梁貞明三年在番禺稱帝,改廣州爲興王府,國號大越。次年十一月,改國號漢,史稱南漢,後又更名劉䶮,史稱南漢高祖。南漢立國後,參照唐制立國,建三省六部等中央機構,開科取士。以文人和宗室諸王出任節度使,削弱方鎮權力、逐步摧毀方鎮制度。對外結好鄰國,鼓勵通商貿易,國勢日趨富強。

南漢政權爲了科斂重賦並鎮壓人民的反抗,南漢統治者濫用酷刑,民衆不堪其苦。南漢統治者還親近宦官,使得宦官勢力逐漸成長,參預朝政。971年爲北宋趙匡胤所滅。


六、後漢(公元947年-950年)

後漢,五代十國時期由沙陀族建立的中原王朝,都城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後唐覆滅後,石敬瑭建立後晉,任命劉知遠爲河東節度使。公元947年,契丹滅後晉後佔據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燒殺搶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劉知遠抓住時機,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史稱後漢,後攻克並定都於汴州。 

公元948年,劉知遠第二子劉承佑嗣位,即漢隱帝。950年李守貞等藩鎮發生叛亂,漢隱帝命郭威平之,但漢隱帝猜忌郭威,欲殺之,郭威不得已而反叛,漢隱帝爲潰軍所殺,後漢就此滅亡。


七、北漢(公元951年-979年)

北漢爲劉崇所建,都晉陽,稱太原府,盛時疆域12州。後漢隱帝年少,大臣專權,劉崇見後漢政權不鞏固,便在軍事和財政上做了準備。劉崇即據河東12州稱帝,改名旻,仍用後漢乾祐年號,國號漢,史稱北漢。

北漢地瘠民貧,國力微弱。劉崇結遼爲援,奉遼帝爲叔皇帝。劉崇子劉鈞繼立,奉遼帝爲父皇帝。此後,後周、北宋頻頻向北漢進攻。北漢勢蹙,屢靠遼兵增援才得以倖存。北漢建立後,戰事頻繁,兵役繁重,又濫徵賦稅以輸貢遼,人民被迫逃亡以避戰亂和苛斂。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率軍親征北漢。宋軍先擊潰遼援軍,而後猛攻太原,北漢主劉繼元被迫出降,北漢亡。


八、陳漢(1360年-1364年)

陳漢是元朝後期由陳友諒建立的割據政權。元朝末年,農民起義軍天完紅巾軍統軍元帥陳友諒,挾徐壽輝,移都江州,自立爲漢王;次年,在採石弒徐壽輝,自立爲大漢皇帝,年號大義,以鄒普勝爲太師,張必先爲丞相。陳漢與明夏、韓宋,分據南方,與北方的元朝分庭抗禮。

陳漢堅持抗元、又與朱元璋作戰。大義四年,與朱元璋的鄱陽湖之戰,陳友諒中流矢而死。陳友諒死後,張定邊等人在武昌立陳友諒次子陳理稱帝,改元德壽。次年,朱元璋兵臨武昌城,陳理降,陳漢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