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王朝”竟發生了這麼多事!
2023-05-24

隋朝在歷史上只有短暫的38年,在中國各個朝代中算是“短命王朝”的代表之一,但是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的改善與舉措對後世發展影響巨大,你能說出哪些隋朝重大歷史事件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一、尉遲迥之亂

是指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尉遲迥等北周老臣因不滿楊堅奪權而發動的軍事行動,楊堅擔任右大丞相奪取軍政權,清理完北周諸王后,怕前朝舊臣叛亂,派韋孝寬取代尉遲迥擔任相州總管,尉遲迥深知丞相楊堅將會篡奪政權,就密謀起兵討伐。鄴城激戰後山東各地叛亂相繼被鎮壓,歷68天后叛亂平息。這次叛亂之後代表一個時代的結束,隋朝登上歷史舞臺。


二、隋文帝改革

開皇之治是指隋朝建立後,隋文帝楊堅在北周的基礎上,開創的政治穩固、社會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榮的盛世局面。在隋朝建立初期,隋文帝爲加強中央集權而採取的一系列強化措施,以削弱地方豪強勢力,加強中央集權爲目的,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消滅了其前人過時和無效率的制度,創造了一箇中央集權帝國的結構,是中國古代史上對後世政治制度發展影響巨大的變革運動。


三、大業盛世

大業盛世是楊廣在位期間出現的治世局面,楊廣在位期間,開鑿大運河,營建並遷都東京(洛陽),606年隋煬帝開創中國歷史上首次萬國來朝,在東京皇宮紫微城正殿—乾陽殿接受萬國朝賀,設九賓之禮,609年隋煬帝西巡,到達燕支山後召開了一場“萬國博覽會”,楊廣在位期間使隋朝國力達到鼎盛。


四、開鑿大運河

隋代共開鑿了廣通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永濟渠五條運河,其中廣通渠是文帝時開鑿的,其他四條都於煬帝時完成。大運河的開通產生了久遠而積極的影響,它爲歷代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促進作用,在大運河修築成功和此後發揮作用的五百餘年時間之內成爲溝通隋唐大運河沿線的重要政治、經濟、文化紐帶。但在隋煬帝大業年間修建過程中,過重的勞役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負擔,導致階級矛盾激化,使得民怨沸騰,同時隋煬帝利用大運河,組織到江南巡遊,也進一步加劇了當時的階級矛盾,開鑿大運河成爲隋末民變的誘因之一。


五、三徵高句麗

是指隋煬帝楊廣在從大業八年(612年)到大業十年(614年)對高句麗進行的三次戰爭,且三次均爲煬帝御駕親征。三次大規模的征戰,不僅嚴重損耗了隋朝的國力,亦造成了百姓民不聊生,嚴重激發了階級矛盾,最終導致了隋末農民起義的爆發,對隋唐歷史有着重大的影響。


六、瓦崗寨起義

又稱瓦崗軍起義,是隋大業七年(611年)至隋大業十四年(618年)期間,各地農民起義軍爲了推翻隋朝統治的農民大起義。從611年起在歷史舞臺上活動了七、八年時間,動員了上百萬的羣衆,轉戰河南豫北地區,“破化及,摧世充,聲動萬里,威行四方”,寫下了可歌可泣的歷史,在推翻隋王朝的整個鬥爭中,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七、晉陽起兵

又名太原起兵、太原起事,指的是隋末時期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反隋的歷史事件。隋末農民戰爭牽制了隋朝統治,牽制了隋軍大量兵力,使隋朝統治集團無力西顧,長安失陷以後隋將屈突通被俘投降了李淵,李淵進軍途中減少了阻力,因而能夠迅速攻佔長安,奠定了唐朝基礎,618年五月,隋恭帝被迫禪位於李淵,李淵即皇帝位於長安,建立唐朝,是爲唐高祖,自此隋朝歷史告終。

“短命王朝”竟發生了這麼多事!

隋朝在歷史上只有短暫的38年,在中國各個朝代中算是“短命王朝”的代表之一,但是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的改善與舉措對後世發展影響巨大,你能說出哪些隋朝重大歷史事件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一、尉遲迥之亂

是指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尉遲迥等北周老臣因不滿楊堅奪權而發動的軍事行動,楊堅擔任右大丞相奪取軍政權,清理完北周諸王后,怕前朝舊臣叛亂,派韋孝寬取代尉遲迥擔任相州總管,尉遲迥深知丞相楊堅將會篡奪政權,就密謀起兵討伐。鄴城激戰後山東各地叛亂相繼被鎮壓,歷68天后叛亂平息。這次叛亂之後代表一個時代的結束,隋朝登上歷史舞臺。


二、隋文帝改革

開皇之治是指隋朝建立後,隋文帝楊堅在北周的基礎上,開創的政治穩固、社會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榮的盛世局面。在隋朝建立初期,隋文帝爲加強中央集權而採取的一系列強化措施,以削弱地方豪強勢力,加強中央集權爲目的,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消滅了其前人過時和無效率的制度,創造了一箇中央集權帝國的結構,是中國古代史上對後世政治制度發展影響巨大的變革運動。


三、大業盛世

大業盛世是楊廣在位期間出現的治世局面,楊廣在位期間,開鑿大運河,營建並遷都東京(洛陽),606年隋煬帝開創中國歷史上首次萬國來朝,在東京皇宮紫微城正殿—乾陽殿接受萬國朝賀,設九賓之禮,609年隋煬帝西巡,到達燕支山後召開了一場“萬國博覽會”,楊廣在位期間使隋朝國力達到鼎盛。


四、開鑿大運河

隋代共開鑿了廣通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永濟渠五條運河,其中廣通渠是文帝時開鑿的,其他四條都於煬帝時完成。大運河的開通產生了久遠而積極的影響,它爲歷代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促進作用,在大運河修築成功和此後發揮作用的五百餘年時間之內成爲溝通隋唐大運河沿線的重要政治、經濟、文化紐帶。但在隋煬帝大業年間修建過程中,過重的勞役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負擔,導致階級矛盾激化,使得民怨沸騰,同時隋煬帝利用大運河,組織到江南巡遊,也進一步加劇了當時的階級矛盾,開鑿大運河成爲隋末民變的誘因之一。


五、三徵高句麗

是指隋煬帝楊廣在從大業八年(612年)到大業十年(614年)對高句麗進行的三次戰爭,且三次均爲煬帝御駕親征。三次大規模的征戰,不僅嚴重損耗了隋朝的國力,亦造成了百姓民不聊生,嚴重激發了階級矛盾,最終導致了隋末農民起義的爆發,對隋唐歷史有着重大的影響。


六、瓦崗寨起義

又稱瓦崗軍起義,是隋大業七年(611年)至隋大業十四年(618年)期間,各地農民起義軍爲了推翻隋朝統治的農民大起義。從611年起在歷史舞臺上活動了七、八年時間,動員了上百萬的羣衆,轉戰河南豫北地區,“破化及,摧世充,聲動萬里,威行四方”,寫下了可歌可泣的歷史,在推翻隋王朝的整個鬥爭中,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七、晉陽起兵

又名太原起兵、太原起事,指的是隋末時期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反隋的歷史事件。隋末農民戰爭牽制了隋朝統治,牽制了隋軍大量兵力,使隋朝統治集團無力西顧,長安失陷以後隋將屈突通被俘投降了李淵,李淵進軍途中減少了阻力,因而能夠迅速攻佔長安,奠定了唐朝基礎,618年五月,隋恭帝被迫禪位於李淵,李淵即皇帝位於長安,建立唐朝,是爲唐高祖,自此隋朝歷史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