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不足?你必須學會先忌口!
2023-09-15

如果把人體比作一臺精密運轉的機器,氣血便是驅動這臺機器最根本的動力。中醫認爲,氣血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核心物質,氣血充足則生命力旺盛,氣血虧虛則會導致身心異常。

氣血不足,氣血,補氣血

一、什麼是“氣血”

氣與血是人體內的兩大基本物質,在維持生命活動中佔據着極爲重要的地位。氣對人體具有推動調控、溫煦涼潤、防禦、固攝及中介等多重作用;血則主要發揮濡養和化神的作用,爲人體臟腑、經絡、四肢百骸提供滋養,並維持精神活動的正常運轉。


二、氣血不足的表現

氣血不足時,身體會出現一系列異常症狀,以下是常見表現:

1、面色蒼白:氣血不足會導致血液循環變差,面部供血不足,皮膚無法得到充分滋養,從而出現面色蒼白、晦滯或萎黃無華的表現。

2、畏寒肢冷:氣血不足的患者四肢末梢血液循環相對較差,容易出現畏寒、四肢冰冷的症狀,尤其在寒冷環境中更爲明顯。

3、頭暈目眩:氣血不足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血流速度減慢。當大腦缺血時,患者會出現頭暈目眩的症狀,嚴重時甚至可能伴有短暫的暈厥感。

4、發育遲緩:氣血不足會影響臟腑的正常滋潤,導致其功能下降,進而影響機體的生長髮育。例如,可能出現運動發育遲緩、認知和行爲缺陷、語言發育落後等問題,但智力通常不受影響。

5、心悸氣短:氣血不足會導致迴心血流量減少,心臟供血不足,患者容易出現心悸、氣短的症狀,尤其在活動後更爲明顯。


三、氣血不足先“忌口”

氣血不足時,飲食調理尤爲重要,以下是一些飲食建議:

1、避免過飽或過飢:飲食應以七八分飽爲宜,避免喫得太飽或太少。長期攝食不足會導致氣血生成的能量和原料不足,進而加重氣血虧虛。喫得過飽則會損傷脾胃,影響其運化功能。

2、細嚼慢嚥:食物只有被充分咀嚼後才能更好地被吸收。建議養成細嚼慢嚥的飲食習慣。普通人羣一口飯建議咀嚼20次左右,脾胃功能不佳者及老年人,每口飯菜儘量咀嚼25次以上。早餐建議喫15~20分鐘,中、晚餐最好保證30分鐘左右。

3、多喫甘性食物:氣血源於五穀,通過食療調養是補充氣血的最佳選擇。甘性食物如紅棗、豬肝、當歸、紅豆、阿膠等,是補氣血的佳品,尤其適合女性食用。

4、少喫寒涼食物:長期飲食不節、過食生冷寒涼,容易損傷脾陽,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進而影響氣血生成。平時應儘量避免寒涼、油膩、辛辣的食物。


四、如何補氣血

氣血不足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進行調理:

1、陽光浴頭:在陽光明媚時,不妨出去曬曬太陽,尤其是讓陽光曬到頭部的百會穴(頭頂處)。這不僅能促進全身代謝,加快血液循環,還能提升臟腑活力。

2、暖水浴足:適當泡腳能產生“溫法”效應,暢通體內氣血。泡腳時水溫不要超過40℃,時間最好控制在20分鐘以內。泡腳後要及時擦乾,以免受寒。飯後不宜馬上泡腳,否則會使本該流向胃腸的氣血轉到下肢,影響脾胃運化功能,建議在晚飯一小時後再進行。

3、按揉足三裏:足三裏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常按揉可強健脾胃。有條件的情況下,可每週艾灸一次足三裏,每次15分鐘左右。

4、敲打脾經:坐姿或站姿均可,用手從小腿內側近腳一端慢慢向上敲打至大腿內側、腹部,兩腿交替,每側510次。上午911點是脾胃、大腸經當令,此時敲打效果更佳。

5、避免晚睡、熬夜:晚睡或熬夜會擾亂人體節律,引發各種疾病。長期晚睡熬夜會暗耗心血,損傷脾氣,導致心神失養、脾失健運、氣血虧虛。

6、晨間運動:晨起運動可助陽氣升發,對早餐的消化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建議每天堅持做八段錦、易筋經;慢跑30分鐘或快走5000~8000步。


氣血是人體健康的核心動力,通過合理飲食、科學調理和適度運動,可以有效改善氣血不足的狀況,讓身體重新煥發活力。

氣血不足?你必須學會先忌口!

如果把人體比作一臺精密運轉的機器,氣血便是驅動這臺機器最根本的動力。中醫認爲,氣血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核心物質,氣血充足則生命力旺盛,氣血虧虛則會導致身心異常。

氣血不足,氣血,補氣血

一、什麼是“氣血”

氣與血是人體內的兩大基本物質,在維持生命活動中佔據着極爲重要的地位。氣對人體具有推動調控、溫煦涼潤、防禦、固攝及中介等多重作用;血則主要發揮濡養和化神的作用,爲人體臟腑、經絡、四肢百骸提供滋養,並維持精神活動的正常運轉。


二、氣血不足的表現

氣血不足時,身體會出現一系列異常症狀,以下是常見表現:

1、面色蒼白:氣血不足會導致血液循環變差,面部供血不足,皮膚無法得到充分滋養,從而出現面色蒼白、晦滯或萎黃無華的表現。

2、畏寒肢冷:氣血不足的患者四肢末梢血液循環相對較差,容易出現畏寒、四肢冰冷的症狀,尤其在寒冷環境中更爲明顯。

3、頭暈目眩:氣血不足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血流速度減慢。當大腦缺血時,患者會出現頭暈目眩的症狀,嚴重時甚至可能伴有短暫的暈厥感。

4、發育遲緩:氣血不足會影響臟腑的正常滋潤,導致其功能下降,進而影響機體的生長髮育。例如,可能出現運動發育遲緩、認知和行爲缺陷、語言發育落後等問題,但智力通常不受影響。

5、心悸氣短:氣血不足會導致迴心血流量減少,心臟供血不足,患者容易出現心悸、氣短的症狀,尤其在活動後更爲明顯。


三、氣血不足先“忌口”

氣血不足時,飲食調理尤爲重要,以下是一些飲食建議:

1、避免過飽或過飢:飲食應以七八分飽爲宜,避免喫得太飽或太少。長期攝食不足會導致氣血生成的能量和原料不足,進而加重氣血虧虛。喫得過飽則會損傷脾胃,影響其運化功能。

2、細嚼慢嚥:食物只有被充分咀嚼後才能更好地被吸收。建議養成細嚼慢嚥的飲食習慣。普通人羣一口飯建議咀嚼20次左右,脾胃功能不佳者及老年人,每口飯菜儘量咀嚼25次以上。早餐建議喫15~20分鐘,中、晚餐最好保證30分鐘左右。

3、多喫甘性食物:氣血源於五穀,通過食療調養是補充氣血的最佳選擇。甘性食物如紅棗、豬肝、當歸、紅豆、阿膠等,是補氣血的佳品,尤其適合女性食用。

4、少喫寒涼食物:長期飲食不節、過食生冷寒涼,容易損傷脾陽,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進而影響氣血生成。平時應儘量避免寒涼、油膩、辛辣的食物。


四、如何補氣血

氣血不足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進行調理:

1、陽光浴頭:在陽光明媚時,不妨出去曬曬太陽,尤其是讓陽光曬到頭部的百會穴(頭頂處)。這不僅能促進全身代謝,加快血液循環,還能提升臟腑活力。

2、暖水浴足:適當泡腳能產生“溫法”效應,暢通體內氣血。泡腳時水溫不要超過40℃,時間最好控制在20分鐘以內。泡腳後要及時擦乾,以免受寒。飯後不宜馬上泡腳,否則會使本該流向胃腸的氣血轉到下肢,影響脾胃運化功能,建議在晚飯一小時後再進行。

3、按揉足三裏:足三裏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常按揉可強健脾胃。有條件的情況下,可每週艾灸一次足三裏,每次15分鐘左右。

4、敲打脾經:坐姿或站姿均可,用手從小腿內側近腳一端慢慢向上敲打至大腿內側、腹部,兩腿交替,每側510次。上午911點是脾胃、大腸經當令,此時敲打效果更佳。

5、避免晚睡、熬夜:晚睡或熬夜會擾亂人體節律,引發各種疾病。長期晚睡熬夜會暗耗心血,損傷脾氣,導致心神失養、脾失健運、氣血虧虛。

6、晨間運動:晨起運動可助陽氣升發,對早餐的消化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建議每天堅持做八段錦、易筋經;慢跑30分鐘或快走5000~8000步。


氣血是人體健康的核心動力,通過合理飲食、科學調理和適度運動,可以有效改善氣血不足的狀況,讓身體重新煥發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