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什麼皇帝,做個文人不好嗎?
2023-10-04

李煜既是南唐後主,又是亡國之君,投降北宋後,被封爲違命侯,居於東京。他最爲人熟知的詞作便是那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詞最終爲他招來殺身之禍,宋太宗趙光義賜藥毒死了李煜。


文藝君王的始祖

李煜本不是當君王的料。他原名李從嘉,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個兒子。李從嘉自幼擅長詩文和書畫,相貌也頗爲奇特,豐額駢齒、重瞳子,即額頭寬闊、長有齙牙、一隻眼睛中有兩個瞳仁,這在古代被視爲聖人之相。

然而,他一門心思都在自己的藝術事業上,從未想過皇位會輪到自己。畢竟,按照立長立賢的繼承製度,身爲老六的他似乎與皇位無緣。但世事無常,李煜最終還是沒能逃過做皇帝的“劫”。

李煜的大哥因戰功顯赫被立爲太子,但他桀驁不馴,不聽李璟的勸導。一次,他誤信謠言,認爲父皇要把皇位傳給叔叔,竟起了殺心,毒死了自己的親叔叔。這一舉動震驚了李璟,不久後太子暴斃,死因不明。此後,李煜的二哥、三哥、四哥、五哥也接連夭折,甚至在史書上都未留下名字。於是,皇位的繼承權最終落到了李從嘉頭上。即位後,他改名爲李煜。

後人評價李煜:“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他體恤百姓,減免稅收和徭役,但同時又縱情聲色,愛好奢侈,疏於治國。可以說,李煜用在填詞上的功夫,遠遠超過了治國。


沒有大小喬,亦有大小周

說到李煜,就不得不提他與大小周後的故事。大小周後是親姐妹,二人相差14歲,是大司徒周宗的女兒,皆爲絕代佳人。李煜鍾情聲色,迷戀兒女情長,他的世界裏只有流水落花與春花秋月,他的一生都活得至情至性。

大周后能歌善舞,琵琶彈得極好,還擅長作曲,曾爲唐朝失傳的《霓裳羽衣曲》重新譜曲並彈奏。她獨創妝容,引領南唐時尚潮流,李煜爲她創作了《書琵琶背》《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等多首詩詞。據記載,大周后尚在病中時,李煜便納了她妹妹小周後。李煜的詞作《菩薩蠻》生動描繪了他與小周後的幽會:“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爲出來難,教君恣意憐。”大周后去世後,李煜對小周後寵愛有加,數年後立她爲國後。小周後同樣用度奢侈,愛好音律,自制薰香,與李煜一同研究美裳、美妝、美食和插花,賞花對飲,歌舞昇平,沉醉其中。


無可奈何花落去

趙光義即位後,李煜的處境愈發淒涼,不僅身體備受折磨,精神也備受打擊。據傳,趙光義多次召小周後入宮,強幸於她,還命人繪製了《熙陵幸小周後圖》。小周後出宮後,痛哭大罵李煜,而李煜卻無可奈何,只能默默迴避。相比之下,後蜀後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也曾被宋太祖看中,孟昶最終暴疾而終。李煜的命運又怎能好到哪裏去呢?李煜死後不久,小周後也鬱鬱而終。

公元978年,乞巧節,恰逢李煜的生日。他回憶起在江南的這一天,舉國歡慶,一片歡聲笑語。如今卻寄人籬下,飽嘗世態炎涼,魂牽夢縈的故土恐怕再難踏足。於是,他揮筆寫下這首《虞美人》。沒想到,這首有感而發的詞作竟爲自己招來殺身之禍。趙光義認爲李煜思念故國,不知悔改,只要李煜在,南唐就還有復國的火苗。於是,他賜李煜“牽機酒”,將其毒死。

這個風流半世、屈辱半世的詞人帝王,爲詞而生,因詞而死。歷史似乎在輪迴,一百多年後,宋徽宗趙佶誕生了。據說趙佶出生前,他父親宋神宗曾多次瞻仰南唐後主李煜的畫像,讚歎不已。而宋徽宗“文采風流,過李主百倍”。在他哥哥宋哲宗去世後,議立新帝時,宰相章惇曾說趙佶“輕佻不可以君天下”,但向太后卻堅持立他爲帝。趙佶“諸事皆能,獨不能爲君耳”,他的命運與李煜如出一轍,最終玩丟了北宋江山。

當什麼皇帝,做個文人不好嗎?

李煜既是南唐後主,又是亡國之君,投降北宋後,被封爲違命侯,居於東京。他最爲人熟知的詞作便是那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詞最終爲他招來殺身之禍,宋太宗趙光義賜藥毒死了李煜。


文藝君王的始祖

李煜本不是當君王的料。他原名李從嘉,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個兒子。李從嘉自幼擅長詩文和書畫,相貌也頗爲奇特,豐額駢齒、重瞳子,即額頭寬闊、長有齙牙、一隻眼睛中有兩個瞳仁,這在古代被視爲聖人之相。

然而,他一門心思都在自己的藝術事業上,從未想過皇位會輪到自己。畢竟,按照立長立賢的繼承製度,身爲老六的他似乎與皇位無緣。但世事無常,李煜最終還是沒能逃過做皇帝的“劫”。

李煜的大哥因戰功顯赫被立爲太子,但他桀驁不馴,不聽李璟的勸導。一次,他誤信謠言,認爲父皇要把皇位傳給叔叔,竟起了殺心,毒死了自己的親叔叔。這一舉動震驚了李璟,不久後太子暴斃,死因不明。此後,李煜的二哥、三哥、四哥、五哥也接連夭折,甚至在史書上都未留下名字。於是,皇位的繼承權最終落到了李從嘉頭上。即位後,他改名爲李煜。

後人評價李煜:“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他體恤百姓,減免稅收和徭役,但同時又縱情聲色,愛好奢侈,疏於治國。可以說,李煜用在填詞上的功夫,遠遠超過了治國。


沒有大小喬,亦有大小周

說到李煜,就不得不提他與大小周後的故事。大小周後是親姐妹,二人相差14歲,是大司徒周宗的女兒,皆爲絕代佳人。李煜鍾情聲色,迷戀兒女情長,他的世界裏只有流水落花與春花秋月,他的一生都活得至情至性。

大周后能歌善舞,琵琶彈得極好,還擅長作曲,曾爲唐朝失傳的《霓裳羽衣曲》重新譜曲並彈奏。她獨創妝容,引領南唐時尚潮流,李煜爲她創作了《書琵琶背》《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等多首詩詞。據記載,大周后尚在病中時,李煜便納了她妹妹小周後。李煜的詞作《菩薩蠻》生動描繪了他與小周後的幽會:“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爲出來難,教君恣意憐。”大周后去世後,李煜對小周後寵愛有加,數年後立她爲國後。小周後同樣用度奢侈,愛好音律,自制薰香,與李煜一同研究美裳、美妝、美食和插花,賞花對飲,歌舞昇平,沉醉其中。


無可奈何花落去

趙光義即位後,李煜的處境愈發淒涼,不僅身體備受折磨,精神也備受打擊。據傳,趙光義多次召小周後入宮,強幸於她,還命人繪製了《熙陵幸小周後圖》。小周後出宮後,痛哭大罵李煜,而李煜卻無可奈何,只能默默迴避。相比之下,後蜀後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也曾被宋太祖看中,孟昶最終暴疾而終。李煜的命運又怎能好到哪裏去呢?李煜死後不久,小周後也鬱鬱而終。

公元978年,乞巧節,恰逢李煜的生日。他回憶起在江南的這一天,舉國歡慶,一片歡聲笑語。如今卻寄人籬下,飽嘗世態炎涼,魂牽夢縈的故土恐怕再難踏足。於是,他揮筆寫下這首《虞美人》。沒想到,這首有感而發的詞作竟爲自己招來殺身之禍。趙光義認爲李煜思念故國,不知悔改,只要李煜在,南唐就還有復國的火苗。於是,他賜李煜“牽機酒”,將其毒死。

這個風流半世、屈辱半世的詞人帝王,爲詞而生,因詞而死。歷史似乎在輪迴,一百多年後,宋徽宗趙佶誕生了。據說趙佶出生前,他父親宋神宗曾多次瞻仰南唐後主李煜的畫像,讚歎不已。而宋徽宗“文采風流,過李主百倍”。在他哥哥宋哲宗去世後,議立新帝時,宰相章惇曾說趙佶“輕佻不可以君天下”,但向太后卻堅持立他爲帝。趙佶“諸事皆能,獨不能爲君耳”,他的命運與李煜如出一轍,最終玩丟了北宋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