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
2015-06-29

〖歷史大講堂〗

國破家亡南渡江,虎踞龍盤都建康。

王馬天下時所據,士族門閥氣焰張。

淝水之戰興國邦,謝安氣度韻煙祥。

江山古來多逸事,流傳青史好榜樣。


〖東晉〗

   由西晉皇室後裔司馬睿在南方建立起來的政權,統治範圍因爲中原陸沉,少數民族內遷,西晉覆亡,史稱東晉。此外,史書中又仿東漢稱中漢,稱東晉爲中晉,寓以晉室中興之意;又東晉統治地區大部分在江東,古稱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東晉。



〖司馬睿〗

   字景文,東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睿於290年襲封琅邪王,曾經參與討伐成都王司馬穎的戰役;但是由於作戰失利,離開洛陽,回到封國。晉愍帝被俘後,司馬睿在晉朝貴族與江東大族的支持下於317年稱晉王,318年即帝位,爲晉元帝。



〖五馬渡江〗

   又稱五馬浮江。具體是指西晉末皇族司馬氏五位王爺(琅琊王、汝南王、西陽王、南頓王、彭城王)避戰亂南渡長江,最後琅琊王司馬睿於建鄴 (南京 )建立東晉王朝事。



〖王導〗

   字茂弘,小字阿龍。琅玡臨沂人。東晉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是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王導出身於魏晉名門琅玡王氏,早年便與晉元帝司馬睿友善,後建議其移鎮建鄴,又爲他聯絡南方士族,安撫南渡北方士族。與其從兄王敦一內一外,形成“王與馬,共天下”的格局。



〖王敦〗

   字處仲,琅邪臨沂人。爲東晉丞相王導的堂兄。王敦出身琅琊王氏,曾與王導一同協助司馬睿建立東晉政權,成爲當時權臣,但一直有奪權之心,最後亦因而發動政變,史稱王敦之亂。後來病逝,終年五十九歲。



〖王與馬,共天下〗

   由於對司馬政權的大力支持和艱苦經營,琅玡王氏被司馬睿稱爲“第一望族”,並欲與之平分天下王氏勢力最大時候,朝中官員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與王家相關的人,真正的是“王與馬,共天下”。



〖王敦之亂〗

   是東晉初年發生的一場動亂,爆發於元年322年,結束於公元324年。晉元帝死後,明帝繼位,王敦意圖奪位,但明帝已準備反擊王敦。同時王敦亦患病,面對明帝的討伐,只得由兄長王含與部下將領錢鳳等領軍與朝廷軍隊作戰,但最終失敗。王敦亦在戰事期間病逝。



〖士族〗

   指世代爲官的名門望族,門閥制度是中國歷史上從兩漢到隋唐最爲顯著的選拔官員的系統,其實際影響造成朝廷國家重要的官職往往被少數氏族所壟斷,個人的出身背景對於其仕途的影響,遠大於其本身的才能與專長,東晉是士族的巔峯。



〖盧循孫恩之亂〗

   東晉末年發生的一次民變事件,公元399年,公元411年,歷時約十一年。這次民變有五斗米道的背景,但實際起因是人民不滿東晉朝廷的統治,讓領導者可以乘時而起。事件可因領導者而劃分爲“孫恩之亂”)及“盧循之亂”。兩次起事均曾威脅東晉京師建康。



〖顧愷之〗

   顧愷之博學有才氣,工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爲三絕:畫絕、文絕和癡絕。謝安深重之,以爲蒼生以來未之有。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爲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女史箴圖〗

   作者顧愷之。原作已佚,現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遠,現存《女史箴圖》僅剩9段,此圖依據西晉張華《女史箴》一文而作,原文十二節,所畫亦爲十二段,現存自“馮媛擋熊”至“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共9段。



〖淝水之戰〗

   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謝安〗

   謝安多才多藝,善行書,通音樂。性情閒雅溫和,處事公允明斷,不專權樹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氣度。他治國以儒、道互補;作爲高門士族,能顧全大局,以謝氏家族利益服從於晉室利益。



〖謝靈運〗

   漢族,浙江會稽人,原爲陳郡謝氏士族。著名山水詩人,原名公義,字靈運,小名客,人稱謝客,世稱謝靈運,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主要成就在於山水詩。由靈運始,山水詩乃成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



〖靈運屐〗

    一種前後齒可裝卸的木屐。原爲南朝宋詩人謝靈運遊山時所穿,因稱這種特製的木屐爲“靈運屐”。亦稱“謝公屐”等。典出《宋書》卷六十七〈謝靈運列傳〉。


〖煉丹〗

   道教主要道術之一,是近代化學物理前驅。爲煉製外丹與內丹的統稱。外丹術源於先秦神仙方術,是在丹爐中燒煉礦物以製造“仙丹”。其後將人體擬作爐鼎,用以習煉精氣神,稱爲內丹術。



〖葛洪〗

   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漢族,晉丹陽郡句容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他曾受封爲關內侯,後隱居羅浮山煉丹。著有《肘後方》等。



祝好朋友大地歡騰春回有意,前程燦爛福來無疆!

東晉

〖歷史大講堂〗

國破家亡南渡江,虎踞龍盤都建康。

王馬天下時所據,士族門閥氣焰張。

淝水之戰興國邦,謝安氣度韻煙祥。

江山古來多逸事,流傳青史好榜樣。


〖東晉〗

   由西晉皇室後裔司馬睿在南方建立起來的政權,統治範圍因爲中原陸沉,少數民族內遷,西晉覆亡,史稱東晉。此外,史書中又仿東漢稱中漢,稱東晉爲中晉,寓以晉室中興之意;又東晉統治地區大部分在江東,古稱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東晉。



〖司馬睿〗

   字景文,東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睿於290年襲封琅邪王,曾經參與討伐成都王司馬穎的戰役;但是由於作戰失利,離開洛陽,回到封國。晉愍帝被俘後,司馬睿在晉朝貴族與江東大族的支持下於317年稱晉王,318年即帝位,爲晉元帝。



〖五馬渡江〗

   又稱五馬浮江。具體是指西晉末皇族司馬氏五位王爺(琅琊王、汝南王、西陽王、南頓王、彭城王)避戰亂南渡長江,最後琅琊王司馬睿於建鄴 (南京 )建立東晉王朝事。



〖王導〗

   字茂弘,小字阿龍。琅玡臨沂人。東晉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是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王導出身於魏晉名門琅玡王氏,早年便與晉元帝司馬睿友善,後建議其移鎮建鄴,又爲他聯絡南方士族,安撫南渡北方士族。與其從兄王敦一內一外,形成“王與馬,共天下”的格局。



〖王敦〗

   字處仲,琅邪臨沂人。爲東晉丞相王導的堂兄。王敦出身琅琊王氏,曾與王導一同協助司馬睿建立東晉政權,成爲當時權臣,但一直有奪權之心,最後亦因而發動政變,史稱王敦之亂。後來病逝,終年五十九歲。



〖王與馬,共天下〗

   由於對司馬政權的大力支持和艱苦經營,琅玡王氏被司馬睿稱爲“第一望族”,並欲與之平分天下王氏勢力最大時候,朝中官員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與王家相關的人,真正的是“王與馬,共天下”。



〖王敦之亂〗

   是東晉初年發生的一場動亂,爆發於元年322年,結束於公元324年。晉元帝死後,明帝繼位,王敦意圖奪位,但明帝已準備反擊王敦。同時王敦亦患病,面對明帝的討伐,只得由兄長王含與部下將領錢鳳等領軍與朝廷軍隊作戰,但最終失敗。王敦亦在戰事期間病逝。



〖士族〗

   指世代爲官的名門望族,門閥制度是中國歷史上從兩漢到隋唐最爲顯著的選拔官員的系統,其實際影響造成朝廷國家重要的官職往往被少數氏族所壟斷,個人的出身背景對於其仕途的影響,遠大於其本身的才能與專長,東晉是士族的巔峯。



〖盧循孫恩之亂〗

   東晉末年發生的一次民變事件,公元399年,公元411年,歷時約十一年。這次民變有五斗米道的背景,但實際起因是人民不滿東晉朝廷的統治,讓領導者可以乘時而起。事件可因領導者而劃分爲“孫恩之亂”)及“盧循之亂”。兩次起事均曾威脅東晉京師建康。



〖顧愷之〗

   顧愷之博學有才氣,工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爲三絕:畫絕、文絕和癡絕。謝安深重之,以爲蒼生以來未之有。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爲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女史箴圖〗

   作者顧愷之。原作已佚,現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遠,現存《女史箴圖》僅剩9段,此圖依據西晉張華《女史箴》一文而作,原文十二節,所畫亦爲十二段,現存自“馮媛擋熊”至“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共9段。



〖淝水之戰〗

   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謝安〗

   謝安多才多藝,善行書,通音樂。性情閒雅溫和,處事公允明斷,不專權樹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氣度。他治國以儒、道互補;作爲高門士族,能顧全大局,以謝氏家族利益服從於晉室利益。



〖謝靈運〗

   漢族,浙江會稽人,原爲陳郡謝氏士族。著名山水詩人,原名公義,字靈運,小名客,人稱謝客,世稱謝靈運,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主要成就在於山水詩。由靈運始,山水詩乃成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



〖靈運屐〗

    一種前後齒可裝卸的木屐。原爲南朝宋詩人謝靈運遊山時所穿,因稱這種特製的木屐爲“靈運屐”。亦稱“謝公屐”等。典出《宋書》卷六十七〈謝靈運列傳〉。


〖煉丹〗

   道教主要道術之一,是近代化學物理前驅。爲煉製外丹與內丹的統稱。外丹術源於先秦神仙方術,是在丹爐中燒煉礦物以製造“仙丹”。其後將人體擬作爐鼎,用以習煉精氣神,稱爲內丹術。



〖葛洪〗

   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漢族,晉丹陽郡句容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他曾受封爲關內侯,後隱居羅浮山煉丹。著有《肘後方》等。



祝好朋友大地歡騰春回有意,前程燦爛福來無疆!